《今律佳对》序言和后记


《今律佳对》序言和后记
【《今律佳对》序言和后记】
《今律佳对》序言和后记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序(一)周文彰
中华诗词是文学艺术领域一颗璀璨明珠 , 自公元前11世纪至今 , 有文字可考的诗歌史一直没有中断 。 迨至20世纪早期 , 在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下 , 引进西方文化催生的自由体新诗 , 取代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地位 。 但是20世纪中期 , 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胡乔木、赵朴初等名人大家都有格律诗词集问世 。 极其热爱传统诗词的毛泽东主席 , 还说过格律诗“一万年也打不倒”的经典话语 。 到了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热潮中 , 中华诗词“春风吹又生”迎来了“柳暗花明” , 经历了40年的回归、复兴 , 出现了今天空前的繁荣局面 , 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 。
中华诗词的空前繁荣 , 把当代诗词“入史”的呼吁提到了前台 。 我一就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 就谈过“入史”问题 。 事实上 , 只要有人创作 , 诗词就已经“入史” , 而且中华诗词界每天都在以海量的诗词作品 , 刷新和丰富着中国当代文学史 。 人们所说的“史” , 是专指教科书而言 。 我相信 , 当代文学史界的大咖们是不会舍得把如此繁荣的当代诗词文学置于当代文学史之外的 , 除非文学不包含诗词 。
律诗是中华诗词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之一 , 律诗的对仗句 , 具有不同于其它近体诗的独特样式 。 究其对仗形式的发端 , 应该是起源于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 , 把世界万物皆分为阴阳两半的二元观念 。 老子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 , 有左有右 , 有阴有阳 。 ”所以 , 这种左右对称、阴阳相合的形式 , 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诗词文学 。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楚辞》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汉魏古体中 , 这一类对偶句更是比比皆是 。 古典诗歌形成格律诗之后 , 便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对偶形式继承下来 , 形成格律诗重要因素之一的对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