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时睡着了好不好? 练功为什么要做到三稳?

练功为什么要做到三稳?
“三稳”,是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内容包括起功稳、行功稳、收功稳 。 它是练功注意事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练功做到三稳的原因与我们乘汽车的情形相似 。 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乘车体验,谁都喜欢乘坐那种起动平稳、行进平稳(包括速度快也平稳)、制动平稳的车 。 对于那种猛然起动、行进中时快时慢、忽左忽右,并且经常紧急刹车的车辆,没人愿意乘坐,因为这种行车状态让人太不舒服了 。 行车要三稳的道理虽然很好理解,但它毕竟与人体自身功能活动状态有质的区别 。 如果从自身功能状态来理解,那么练功三稳与运动员赛前准备和赛后活动更一致 。 赛前的准备活动,是为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能顺利地适应比赛时的剧烈变化,而赛后的放松活动,则是使体内剧烈的机能活动状态,逐步平稳协调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 气功锻炼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气功锻炼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普通清醒状态开始练功至达到入静状态为第一阶段,可称作起功阶段 。 保持入静状态并主动地进行自我功能调整为第二阶段,或称作行功阶段 。 停止行功,使意识逐渐从入静状态回到清醒状态为第三阶段,亦可称作收功阶段 。 学练气功时,首先就要做到起功稳,调整心理、功能和身体逐步地适应练功意守的要求,使大脑逐渐由清醒过渡到入静 。 如果这一阶段不稳,就无法实现心身放松,也不能达到真正入静 。 其次要做到行功稳,使注意力相对稳定地集中在意守对象上,在机体功能自动调整的基础上,逐渐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实现对自身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的主动调整 。 如果这一阶段不稳,要么会使意识回到清醒状态中要么使意识进到睡眠状态,失去了练功的意义 。 此外,练功偏差也多在这一阶段,因行功不稳、把握不当而出现 。 第三要做到收功稳,使意识慢慢地离开意守对象,渐渐地回到正常清醒意识状态中 。 如果这一阶段不稳,可使练功人头脑昏沉或闷胀,身体倦怠无力 。 如果受外界刺激而突然回到清醒状态,会感到很不舒服 。
【练功时睡着了好不好? 练功为什么要做到三稳?】 总之,锻炼只有真正地做到三稳,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避免出现偏差 。 而严格地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是实现三稳的基础和保证 。 尤其对呼吸、体势、意念锻炼火候的准确把握,做到火候适度、循序渐进,对实现三稳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这里要格外强调一点收功的问题:练功结束前,一定要稳稳地收功,通过意识告诉自己,现在要收功了 。 慢慢抬起双臂,搓搓两手、搓搓头面,慢慢地睁开两眼,清醒过来,以保证意识和身体机能协调地回到正常清醒中来 。 既使行功中遇到突然惊吓刺激,也要进行上述收功动作,不要草草收场 。

练功时睡着了好不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看看练功入静与睡眠和觉醒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睡眠与觉醒是人和高级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普遍生理现象 。 机体只有在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各种活动,通过睡眠,精神和体力才能得到恢复 。 这两个生理状态通常以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律性而互相转化着 。 在觉醒时,机体主动地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并以适当的行动来回答环境的各种变化 。 在睡眠时,感觉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失去了对环境变化精确适应的能力 。
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意识进入到气功态——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这是一种既不同于清醒,也不同于睡眠的特殊意识状态 。 虽然练功入静和睡眠都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但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心理生理的调整,后者则是自然的生理的调节 。 睡眠时大脑皮质经常有一些兴奋很活跃,表现为梦境 。 有时我们做完恶梦、怪梦后醒来,会感到比未睡时还疲劳;而人体处于气功态时,不仅会感到心情格外舒畅,身体非常舒适,而且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全身所有系统的功能活动,使其保持在健康协调的状态中,这一作用是单纯睡眠所达不到的 。 练功就是积极主动地保持、并延长这种特殊的清醒状态 。

推荐阅读